tomatosean2022-06-21 13:02:44
研究目标
根据上海农业贸易办公室(ATO)的要求,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在选定的研究城市计算目标进口食品的市场规模
了解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看法
探索美国进口食品的优势和劣势
识别目标消费群体
研究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进行了两阶段研究。
阶段1 - FGD(焦点小组讨论)
持续时间:2小时
城市覆盖率:一线城市 - 上海
应答者标准:
- 25-49岁男性和女性
- 家庭食品决策者
- 过去一个月购买过进口食品
- 在上海家庭月收入> 1,820美元
- 居住在目标城市至少3年的当地居民
样本大小和组设计:共有2个组和6个受访者
在每个组中
- “进口食品先锋” - 重度消费者(即至少购买每月两次)
- “进口食品实验者” - 用户,但不是重度消费者(即一个月一次购买或更少)
阶段2 - 定量调查
城市覆盖率:包括上海,武汉,南京和宁波在内的4个城市
样本量:接触过所有1,325名消费者,包括,
- 符合被访者标准的925名目标消费者,达到90%的可信度
- 212个非进口食品购买者
- 87个非目标进口食品购买者
- 63个进口食品很少购买者(低于每两个月一次)
- 38名进口食品的非决策者
应答者标准:
- 25-49岁男性和女性
- 家庭食品决策者
- 每2个月至少购买一次进口食品
- 居住在目标城市至少3年的当地居民
本研究涵盖以下9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食品类别,包括从以下国家/地区进口的牛肉,猪肉,海鲜,乳制品*,水果*,树坚果,婴儿配方奶粉,宠物食品,葡萄酒和啤酒,包括美国,欧盟,大洋洲和东南亚
*本研究中的乳制品包括牛奶,奶酪和其他认为的“乳制品”产品
*本研究的水果包括新鲜水果,加工水果(干果,水果罐头)和其他知名的“水果”产品
关键结果Key Findings
市场规模--现状是如何?
84%的受采访者在过去一年有过一次购买进口食品。其中70%的消费者在过去一年内至少每两月购买过目标进口食品。
奶制品是最受欢迎的进口食品类别,红酒和啤酒紧跟其后,接着是水果等。
4个受调查城市的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 奶制品,葡萄酒和水果是顶级类别。 欧盟和大洋洲的市场规模略大。 上海占4个调查城市中进口食品总量的60%。
在竞争力方面,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消费者认为美国是树坚果,宠物食品和猪肉的主要供应国。
范畴理解Category Understanding--为何购买进口食品
口感好,天然安全,营养丰富是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的首要原因。 (受访者被允许选择多个选项)
很少的促销活动,有限的包装信息以及市场上的低可用性是消费者不购买更多进口食品的主要原因。
除了高价位和当地替代品外,频繁缺货和较少促销活动是进口食品的主要购买障碍。
互联网是消费者获取进口食品相关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其次是店内渠道,口碑和电视。
大多数消费者冲动购买进口食品。 对于那些提前有计划的人来说,产品的原产国比品牌更重要。
稍微不到一半的消费者在特殊场合购买进口食品,包括节假日和周年纪念日,招待客人和赠送礼物。
70%的消费者使用在线和离线渠道。 大型超市是线下购买的主要渠道,其次是专卖店和精品超市; T-mall,京东,淘宝是主要的在线渠道,其次是一号店(YHD)。
新鲜/保质期和营养是购买新鲜食品和包装食品时最重要的两个考虑因素。 新鲜食品的原产地和包装食品的原料分别是购买的第三个考虑因素。
*注意:这里的新鲜食品是指牛肉和猪肉等新鲜肉类,新鲜水果,海鲜等。这里的包装食品是指葡萄酒和啤酒,婴儿配方奶,乳制品,宠物食品等商品。
一般来说,消费者对欧盟有更好的看法。 “先进的食品技术”是美国进口食品在中国消费者感知中最显着的特征。
核心目标消费者认同 - 谁主要为市场做出贡献?
食品进口先驱者仅占受访者总数的13%,但他们贡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进口食品。
先锋介绍 - 这些食品进口先锋是谁?
简况
•位于一线城市(如上海)
•30-39岁。
•收入水平较高
平均(每月家庭收入):2,912美元
•频繁的购买者 - 至少每周一次
•海外经验
•受过良好教育 - 本科以上学历
购买行为
•更复杂的采购考虑因素,无论是功能还是情感驱动
•愿意支付更高质量的食品
•愿意购买单价较高的商品,如牛肉,海鲜,婴幼儿配方奶粉等
•除顶级在线购买平台(天猫,京东)外,开拓者还使用其他渠道,如亚马逊和Miss Fresh
购买态度
•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绿色”,有机)
•关心营养
•食品安全对他们非常重要
•感知进口食品比一般国产食品更安全,更美味,更有营养
附件:四个城市的差异性
谢谢关注!